2023年6月28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支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主办,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一届疾病靶点与新药研发博士生学术会议”圆满落幕。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震,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陈兴、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潘峥婴,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全军民、中国中科院院士冯小明,学院教师代表以及来自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的14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会议。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以保持浓厚科研氛围,促进同学们学习与科研交流为目的,本次会议旨在帮助低年级同学熟悉科研流程、科研方法,加快高年级同学科研成果的产出。通过展示同学们的科研成果,促进不同领域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迸发科学的火花。会议主题涵盖了靶标的发现与作用机制研究、疾病治疗方法的探索和药物研发三方面。
会议议程分为院士报告与学生报告两部分。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小明教授进行《优势手性催化剂的创制》为主题的特邀报告,来自不同课题组的20位同学在会议上展现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各课题组长对同学们的工作进行打分与点评,在同学们的作品中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和最佳展示奖。
化生学院陈兴院长通过视频连线致开幕辞,陈兴院长首先对筹备论坛的师生团队以及积极参与论坛的同学致以诚挚的谢意;结合基金委的发展规划,对同学们提出了长远的规划期许与鼓励,对于会议的举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希望同学们充分把握与利用论坛的机会提高自身水平,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期待同学们精彩的报告。
陈兴院长致开幕辞
特邀嘉宾冯小明院士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向大家分享了他的科研历程,鼓励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敢于追求,勇于创新,并展示了其课题组独创的具有柔性链的新型“优势”手性双氮氧配体和催化剂的研究成果,该类催化剂既可以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亦能用作手性配体,与20余种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具有独特立体电子效应的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也被称为冯氏催化剂),高效高选择性地催化70多类有机化学反应,包括许多挑战性的或以前无法实现的新反应(如Roskamp-Feng反应)。同学们为冯院士的精彩报告送上了热烈的掌声,折服于冯院士的优秀工作, 冯小明院士的科研精神也深深激励了同学们。
冯小明院士作特邀报告
20位同学为大家带来各自的创新工作,涉及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与抗抑郁研究,抗冠状病毒的机制及基因治疗药物的开发,多种不同策略的PROTAC技术开发,信号酶与合成酶的结构解析及催化机制研究,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基于高温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多肽与多肽间的相互作用,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与反应机理研究等多方面工作。同学们透过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介绍了目前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观众积极提问,报告同学收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创新想法,倾听报告的同学们了解了目前其他课题组的研究方向、进展,学习了新的研究方法,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学生报告,同学提问,老师点评
经过学院评委老师和学生评委评议,会议评出此次报告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鲁蒙佳
二等奖 王哲源 翁伟智
三等奖 郑文铝 王小权 张丽娜 陈海灵 周丹丽
优秀奖 阳芬芳 侯运楠 高茹燕 张钊祥 宋治霖 熊玉先 杨硕 马赵铭 张涛 王华棋 李倢 邹佳伶
最佳展示奖 宋治霖 侯运楠
老师们给获奖同学颁奖
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学委员会统筹规划,教务、学工和研究生学生会共同组织。本次会议受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
特别鸣谢:(按姓氏拼音排序)
名誉主任: 陈兴、冯小明、吴云东、杨震
执行主任: 潘峥婴、全军民、叶涛、周强
执行副主任: 曹宇、黄昊、卢菲、彭涛、项征
委员:
曹 宇 车 超 陈丽媛 邓宏魁 甘文标 龚建贤 韩 伟 洪 梅 黄 昊 霍玉庆 李汉璋李 健 李书鹏 李子刚 卢 菲 鹿亚男 潘峥婴 彭 涛 全军民 吴云东 项 征 许正双杨世和 杨 震 叶 涛 叶志强 翟宏斌 张欣豪 赵亚波 赵永娟 周建荣 周利艳 周 强
志愿者:
陈海灵 陈家楠 陈凯月 戴晓艳 丁树元 高茹燕 侯运楠 黄思咏 李 倢 刘星遥 鲁蒙佳马赵铭 宋治霖 滕宇飞 王华棋 王小权 王哲源 翁伟智 吴佳珍 熊玉先 阳芬芳 杨 硕曾 庆 张丽娜 张 涛 张意婷 张钊祥 郑文铝 周丹丽 邹佳伶
博士生学术会议,这方属于博士生的舞台,将继续展现他们的成长,成功与喜悦!
撰文:张意婷
图片:刘星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