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深圳市科技发展、促进学术繁荣,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简称深圳市科协)面向深圳市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征集在深圳市“20+8”产业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科技学术论文。近日,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简称深圳市科协)发布了2024年度深圳市科协第四届优秀科技学术论文遴选结果,我院化学(化学基因组学)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宋春丽/坪山中心生物研究部实习生(导师:李子刚教授,尹丰研究员)申报的《通过分而后合的脂质体蛋白靶向嵌合体技术选择性降解目标蛋白》获批基础领域优秀论文。
获优秀论文项目简介:
PROTAC技术具有靶向不可成药靶点、高催化活性、克服耐药性等优势,已成为药物研发的新战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传统PROTAC的设计与合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这使其在药物开发和应用中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些瓶颈,研究人员一直在积极探索,以开发更具特异性和效力的PROTAC分子。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李子刚/尹丰课题组另辟新径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肽分合(Split-and-Mix)纳米自调节平台(SM-PROTAC),该平台具有易于筛选投入组装分子和组装分子的比例、普适性强、节省时间等优势,但是多肽起效降解浓度较高[1](J. Am. Chem. Soc. 2023, 145, 7879-7887,DOI: 10.1021/jacs.2c12824)。为了寻找一种更适用于SM理念的体系,李子刚/尹丰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脂质体的分合(Split-and-Mix)纳米自调节平台(LipoSM-PROTAC),在生物学领域进行验证发现起效浓度比多肽SM-PROTAC低50-100倍,且具备叶酸选择性递送的特性,能够精准靶向特定细胞系,表现出卓越的生物安全性,同时具备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广泛适用于多个生物应用领域。该研究成果题为“Selective Protein of Interest (POI) degradation through split-and-mix liposome PROTAC approach”(DOI:10.1021/jacs.3c05948)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杂志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导师及课题组简介
李子刚博士,教授,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2001年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国家科技部“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荣誉和奖项。研究团队致力于化学和生物交叉领域用化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研究领域包括多肽工程和微生物研究,稳定多肽二级结构方法学的构建,多肽药物用于人类重要疾病的研究以及抗病毒多肽的研发。近年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入高水平杂志封面,并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并与辉瑞制药,拜耳医药等跨国药企开展了多项创新药物新技术的国际合作。
尹丰博士,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后、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北京大学博士,深圳湾实验室启航学者,广东省科技青年拔尖人才奖,广东省百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奖,北大清华生命科学中心杰出博士后资助,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资助和南山区领航人才称号等荣誉。2019年底任深圳湾实验室研究员,2020年加入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担任生物部部长,致力于开发基于稳定多肽的抗癌新药。近五年来,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8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的文章40余篇),并荣获2022年度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发明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表观遗传学研究、肿瘤干细胞的机制研究、纳米医学研究和多肽生物化学研究等。应用自主开发的稳定多肽方法在针对人类癌症的重要靶点研究和多肽药物研发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果,为探索更加有效的药物前体奠定基础。同时,在此期间主持了国自然面上及省市科研项目多项。申请专利50余件,期中授权专利11件,基于稳定多肽的核素药物正进行临床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
[1] Yang, F.; Luo, Q.; Wang, Y.; Liang, H.; Wang, Y.; Hou, Z.; Wan, C.; Wang, Y.; Liu, Z.; Ye, Y.; Zhu, L.; Wu, J.; Yin, F.; Li, Z., Targeted Biomolecule Regulation Platform: A Split-and-Mix PROTAC Approach. J Am Chem Soc 2023, 145 (14), 7879-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