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下午3时,北京大学药学院思政实践团一行六位大二同学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化生学院”)进行学习交流。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访、互动交流,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对前沿科学研究和学院育人模式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与实践教育的结合。

李健老师(左)和杨果老师(右)介绍化生学院的概况
活动伊始,化生学院杨果老师和李健老师对药学院思政实践团六位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李健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化生学院的发展历程、师资力量、学科建设以及特色育人活动。化生学院作为北京大学在深圳的重要布局,始终坚持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化教育为导向,依托深圳的创新环境,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杨果老师提到,化生学院拥有一支学术背景雄厚、科研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多数教师具有海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工作经历,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学院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聚焦化学生物学、合成化学、计算化学、转化生物学等前沿方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实践机会。此外,学院还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国际会议、企业参访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社会认知,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在杨果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首先参观了化生学院的仪器中心。该中心作为学院科研工作的核心支撑平台,配备了多种先进的高端科研设备,为师生科研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和支撑。

仪器中心解昊老师介绍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原理及应用
在X射线单晶衍射仪实验室,解昊老师详细介绍了该仪器的原理及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是解析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尤其在药物晶体结构分析、蛋白研究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团成员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仪器中心张乐乐老师(左)与周利艳老师(右)讲解高分辨液质联用仪技术
张乐乐老师与周丽艳老师为药学院同学讲解了高分辨液质联用仪技术,以及该技术对化生学院同学在药物研发方面的帮助,启发了药学院学生在今后的科研中对该技术进行学习和应用。

仪器中心李霖老师讲解核磁共振波谱仪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核磁共振波谱仪设备室。核磁共振波谱仪是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和动态过程研究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生物大分子分析等领域。李霖老师演示了仪器的基本操作,并分享了其在科研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仪器中心黄杨梅老师带领实践团参观学院尖端仪器
在G栋仪器室,黄杨梅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解了具有高分辨率的成像效果和三维重构能力的共聚焦显微镜,“小而精”且操作简便的流式细胞仪等国内领先的科研设备。同学们惊叹不已,表示这些尖端设备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动物中心曾如凤老师介绍学院动物房
离开仪器中心后,实践团来到了化生学院的动物中心。这里是学院开展生命科学和药物研究的重要基地,配备了SPF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房,为动物实验提供了高标准的环境条件。动物中心曾如凤老师向实践团介绍了SPF级动物房的管理规范和环境控制要求。SPF环境不仅有效保障了实验动物的健康,也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实践团成员们透过观察走廊了解了动物房的布局和日常管理流程,了解到动物中心配备先进的电子化管理系统和便捷的人脸识别系统,并且致力于面向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科普,在科研创新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

姜延龙老师与实践团同学交流
随后,在新入职的姜延龙老师所在的课题组,实践团成员就科研方法、学术生涯规划、跨学科合作等问题与姜延龙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姜老师热情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验和心得体会。

吴云东课题组孙天宇老师带领实践团参观机房
最后,实践团来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化生学院教授吴云东的课题组进行学习交流。吴云东院士长期致力于理论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在药物设计、反应机理等领域取得了国际认可的成就。课题组孙天宇老师向实践团介绍了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近期成果以及团队建设情况,参观了课题组计算化学的“大脑”——机房,还有课题组自主研发的仪器设备。

化生学院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此次参观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安排紧凑,为药学院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实地参访和互动交流,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化生学院的科研平台和学术资源,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精神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化生学院杨果老师表示,学院始终欢迎来自不同校区的师生交流互动,希望通过此类活动促进学术资源共享和育人经验互通。未来,化生学院将继续加强与校本部及各学院的合作,共同推动北京大学思想政治与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
文字:黄沁
图片:黄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