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4.11
杨震/张仲超团队Angew:1,4-苯醌的Norrish-Yang光环化反应,助力倍半萜醌/氢醌类天然产物全合成
普通醛酮的Norrish-Yang反应自上世纪50年代末被美籍华裔化学家杨念祖教授首次报导以来,经过近70年的发展,成为了有机合成中实现C-C键构建的重要光化学反应之一。那么,对于光化学反应活性复杂且特殊的羰基类化合物1,4-对苯醌,有无可能发生类似的环化反应呢?近日,北京大学杨震/张仲超团队开发了取代苯醌的Norrish–Yang光环化反应,成功从同一化合物实现了多个结构复杂的Avarane型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林厚文团队在2014到2...
01
2024.11
【南燕科研】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 叶涛课题组天然产物mandelalide B的片段合成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叶涛课题组完成了海洋天然产物 mandelalide B的片段合成。作者通过精心的路线设计,采用 Horner-Wadsworth-Emmons 片段组装策略以及高度立体特异性的碘诱导环化反应,构建关键的 α-羟基内酯部分,成功实现了天然产物 Mandelalide B 的四氢呋喃/ α-羟基内酯片段的立体控制合成。该工作为同家族天然产物的合成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Mandelalides A-E 和 L 是从南非阿尔哥亚湾附近的海洋海鞘 Lisso...
01
2024.11
【南燕科研】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 叶涛课题组完成天然产物Eucalactam B的基于生物化学规则的结构确定及全合成
近日,北京的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叶涛课题组通过应用生源合成规则成功预测了聚酮类天然产物eucalactam B的绝对立体构型,并通过全合成,利用Paterson Aldol以及CM等反应,以最长线性步骤19步,6.0%的收率完成了eucalactam B的首例全合成。此工作成功地验证了生源合成规则的有效性,对此类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和全合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Eucalactam B为2020年由高锦明课题组从苦楝(Melia azedarach)内生真菌 Diaporthe eucalyptor...
01
2024.11
【南燕科研】Organic Letters | 叶涛课题组完成天然产物rhizopodin的全合成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叶涛课题组完成了天然产物rhizopodin的全合成。该全合成最长线性步骤38步,总收率0.33%。而Menche和Paterson最长线性步骤分别以32步、29步,总收率分别为0.25%和0.20%。该合成的其他特点包括Nagao醛基加成反应、Suzuki偶联反应、Yamaguchi酯化反应、改良Robinson–Gabriel氧唑合成方法以及双向Ba(OH)2介导的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能干扰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动力学的肌动蛋白稳定剂在化学生物...
30
2024.10
“深悟笃行 跟党创新”党建共建活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回顾新中国的光辉岁月,讴歌新中国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励党员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大潮,2024年10月28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联合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科曼医疗”)举行了“深悟笃行 跟党创新”党建共建活动。本次活动由化生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杨果老师带队,学生工作处党建工作专员...
29
2024.10
实验动物模型创制青年科学家沙龙
10月26日—27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承担的实验动物模型创制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30余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沙龙活动由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任文凯担任执行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袁晓龙担任学术秘书。主旨报告环节,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瑞芳以“模型动物的创制及其在纳米药物研发中的市场分析”为题,从结直肠癌动物模型创制背景、纳米技术、市场分...
22
2024.10
潘峥婴课题组提出活细胞内源性激酶调控新策略
激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工调控激酶活性对于深入理解激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遗传密码子拓展和融合蛋白质技术,然而这些技术需要引入外源性激酶,不可避免地对原始生理环境造成扰动,也不适用于很多的天然细胞。内源性激酶功能的关闭可通过选择性的小分子抑制剂实现,但人工操控内源性激酶功能的开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峥婴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光控共价...
14
2024.10
通过微流控技术开发新型可见光催化的酰胺化反应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坪山中心”)李子刚|尹丰课题组与深圳湾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张欣豪副教授合作在《Green Chemistr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Photocatalytic acylation of lysine screened by a microfluidic-based chemical robotic system”的文章。在该项工作中,作者基于课题组对于有机小分子光催化的研究基础,在微流控技术筛选出高效催化剂,实现了可见光...
02
2024.10
南燕大讲堂第一百零三讲:Hartwig教授带你了解人工金属酶的人工生物合成价值
02
2024.10
BIOPIC深研院中心揭牌仪式成功举行,谢晓亮院士作学术报告
联系人:鹿老师
Tel: 86-755-2603-3049
Fax: 86-755-2603-3174
EMAIL: luyanan@pku.edu.cn
通讯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北大校区F203(518055)
版权所有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粤ICP备12081285号 公网安备44030502008554号 技术支持:its@pkusz.edu.cn